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开展汽车以旧换新,4月,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明确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现就《若干措施》内容要点进行以下四方面解读。
一、跟汽车相关有哪些内容?
一是支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支持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加快更新为低排放货车。二是提高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金额,推动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三是乘用车置换更新,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开展乘用车置换更新等。
二、为什么要提高标准?
汽车报废换新开展两个多月时间以来,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中午,共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36.4万份,单日新增已超过1万份,补贴申请量呈现加快增长态势。2024年1~6月,我国汽车销量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492.9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渗透率达到35.2%。1~6月份,全国报废汽车回收277.8万辆,同比增长27.6%。此次通过提高补贴金额“空中加油”,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汽车以旧换新战果,持续增强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此次调整有哪些关注点?
(一)汽车报废更新
一是补贴金额提高。对符合条件的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1万元、燃油乘用车补7000元,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1.5万元,进一步维持报废更新热度。二是兼顾公平、溯及过往。新要求对既有申请有效,已经按原补贴金额申请的消费者,补贴将按新标准执行。三是优化平台功能。优化补贴申请审核和资金拨付监管流程,缩短补贴资金发放时间。四是新增报废机动车持有时间要求,明确政策对真实置换购买力的指向。
(二)乘用车置换更新
原政策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此次《若干措施》明确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开展乘用车置换更新,扩大了政策补贴范围。乘用车置换更新,将进一步满足居民多元消费需求,丰富消费者选择,为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带来更大消费增量。预计下一步各地方将按《若干措施》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具体补贴细则。
(三)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
《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但未明确补贴标准和淘汰更新要求。本次《若干措施》明确了营运类柴油货车报废、更新的补贴标准,提出“报废并更新购置符合条件的货车,平均每辆车补贴8万元;无报废只更新购置符合条件的货车,平均每辆车补贴3.5万元;只提前报废老旧营运类柴油货车,平均每辆车补贴3万元”,将有利于加快技术落后、排放污染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营运货车淘汰。预计相关部门将按《若干措施》要求,进一步明确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和相关流程等内容。
(四)新能源公交及动力电池更新
《行动方案》提出,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但未明确支持范围和补贴标准。本次《若干措施》明确了相关支持范围和标准,提出“更新车龄8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平均每辆车补贴6万元”,将推动地方开展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的积极性,提升城市公交车运营安全和效率。预计相关部门将按《若干措施》要求,进一步明确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和相关流程等内容。此外,2024年6月,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动力电池更换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公告》)的意见,明确了更换的动力电池性能、换动力电池后的整车性能需满足的标准要求等内容。《公告》将可能与后续相关实施细则形成联动,提升政策实施效果。
(五)补贴资金渠道
一是增加补助资金规模,提出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落实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等支持政策,提升地方自主开展以旧换新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优化央地分担比例,提出支持资金央地分担比例总体从原来的6:4调整为9:1,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从50%、60%、70%分别调整为85%、90%、95%,减轻地方财政支出压力。
四、提高标准后拉动消费作用有多大?
汽车报废更新方面,虽然增加了持有时间要求,但是随着补贴金额翻倍,对前期政策“摇摆车主”的购车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预计将撬动千亿消费增量。
乘用车置换更新方面,通过支持地方开展乘用车置换更新,将进一步畅通二手车流通,有效盘活汽车存量市场,推动万亿规模二手车市场发展。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将进一步将提高商用车领域更新换代的积极性,为汽车消费市场增添新动力。
汽车以旧换新并非简单“换新”,而是一场消费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激发消费潜力、让用户有更好消费体验的同时,也加速了相关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助力产业化发展,促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