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之:北京、宁波、柳州
发布时间:2023-11-22

  编者按:为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于2023年11月13日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确定北京等15个城市启动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北京:具有全国示范和引领效应

       北京处于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地位,拥有完整的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设计、研发、验证体系,建成了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是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重要区域和重要汽车生产基地。北京于2009年率先建立了新能源汽车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据中汽政研不完全统计,北京已出台超过70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支持政策,涵盖顶层设计、科技攻关、推广应用、财政支持、通行便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多个方面。截至2022年底,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1万辆,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746474013118783488.png

图1 2016—2022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中汽政研根据公开资料搜集整理

       作为全国首批“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示范城市之一,北京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发展不断加速。同时作为“双智”及换电模式应用“双试点城市”,北京积极推动汽车产业与能源、信息产业加速协同融合,产业生态体系持续优化。据北京公交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4.27%。北京巡游出租车辆约6万辆,电动化率达到50%,并率先打造以“换电为主,快速充电为补充”的推广模式。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北京累计建设公共充电桩约11万个、换电站289座,可覆盖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等30余个充电场景。同时,北京大力发展“三电”等关键技术,开展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光储充放”一体化、V2G等先行先试:前瞻布局固态电池、碳化硅控制器、AI芯片、中央计算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建成全国第一个商业运营的V2G充放电站“中再中心车网互动示范站”,单次可实现收益0.4元/kWh,并率先启动“多杆合一、多感合一、多箱合一”数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并成功实践。

746474047730180096.png

图2 2016—2022年北京公共充电桩数量(单位:万个)

数据来源:中国充电联盟

       试点期间,北京在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3.63万辆,建设公共充电桩2.8万个、换电站90座,同时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智能有序充电、车网双向互动等技术创新。北京发布《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提出到2025年,城市公交、巡游出租、环卫等公共领域用车基本实现电动化,并加大汽车电动化技术攻关力度,提升汽车智能化系统自主程度,并打造智能网联示范高地,持续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此外,北京提供《2022—2025年北京市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给予纯电动汽车通行便利、支持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等政策和举措,为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转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宁波:打造港口特色示范应用

       宁波是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基本涵盖汽车构造全品类,被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据市经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宁波汽车产业关联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规上企业超过1200家。宁波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之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应用推广方面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截至2023年9月底,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已突破27万辆。

       通过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绿色出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双智试点示范等工作,宁波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方面持续发力。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底,宁波公共领域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万辆;当前累计建成公共及专用充电桩1.93万个,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全覆盖。在城市公交领域,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77%,于2023年初入选首批“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在出租领域,相继出台《关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使用新能源车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做好市区巡游客运出租车行业更新应用新能源汽车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自2021年7月7日起新增网约车必须使用新能源汽车,当前新能源网约车占比超过60%;在货车领域,加快开展老旧营运车辆淘汰和置换工作,并根据车辆具体情况对提前淘汰的老旧营运车辆实施差别化补贴政策;在新技术新模式方面,积极开展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自动驾驶试验区、公交领域无人驾驶试点项目建设,在港区5G技术的应用上实现三项业界首创,并在宁波杭州湾新区5.5公里开放道路上建设“车、路、云”协同系统,开展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辆研发、道路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出行数据中心建设。

       试点期间,宁波在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3.79万辆,建成公共充电桩2.88万个、换电站180座,同时围绕宁波舟山港开展公共领域车辆推广及自动驾驶试验,全面推动港口场景电动化。宁波发布《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关于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城市物流车、城市公交车、小区接驳车等产品系列,积极引进适用于港口、机场等区域的纯电重卡,推出线路相对固定应用场景下换电模式商用车车型,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使用新能源汽车,并在“三电”系统及其关键材料和智能网联整车、芯片、智能驾驶软硬件与系统集成、车联网等新技术上发力并适当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柳州:“柳州模式”成为推广样板

       柳州以柳东新区的柳州汽车城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地和产业集聚区,现已聚集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一汽解放柳州分公司四大整车厂,拥有联合汽车电子、耐世特、上汽变速器、福耀玻璃、玲珑轮胎、一阳科技等规模以上配套零部件企业超300家。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底,柳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5.37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53.3%。

746474075664244736.png

图3 2017—2022年柳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中汽政研根据公开资料搜集整理

       自2017年开始,柳州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重点打造“柳州模式—生态圈建设”工程(简称“柳州模式”),通过政企联动、市场驱动、配套推动等重点措施,快速打通个人消费市场,探索全场景应用生态模式,打造集乘用车、专用车、物流车为一体的“柳州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已为国内其他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成为国内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标杆。据中汽政研统计,截至2022年底,柳州公共领域汽车保有量近1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约10%左右。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柳州建成公共充电站点1431个,充电枪1.56万把。此外,柳州在车联网先导区、属地企业路测项目稳步推进,车联网先导区项目(一期)建设已完成约79.88公里城市开放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落地7个应用场景、支持60余个V2X智慧应用。同时,柳州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的重要通道。2023年9月,中国(南宁)—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召开,提出将打造面向RCEP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面向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试点期间,柳州在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1.2万辆,建成公共充电桩0.8万个、换电站16座,同时推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开展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车-站-网”融合技术创新,打造面向东盟出口“试验田”。广西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柳州市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意见》,提出把柳州打造成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支持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州“E56”战略等,优化提升公共领域载货、工程、牵引、专用等量产车型,加快芯片等国产化,并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实现整车与零部件企业“抱团出海”。此外,柳州加快推进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建设,已建成新能源汽车“智”造、控制器与芯片应用、金属材料成型、智慧语音、能源及关键材料5个子实验室,其中芯片国产化、关键控制器自主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等一批技术研发成果已应用到部分车型。